2022-04-13 11:53來源:鐵嶺日報社
【字體:大中小】
開原市下肥鎮秋豐養殖專業合作社從2018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肉牛的自繁自養,從開始的70頭牛已經發展到200頭。為了更好帶動東下肥村的村民致富,秋豐合作社把春秋兩季飼料的收集工作和到合作社打工的工作都優先安排給周邊村民。今年,秋豐合作社還自己購買了秸稈打包機,把村內2000畝土地的秸稈進行打包回收,減少了秸稈焚燒帶來的污染。
回鄉建起養牛場
“我們的牛都是散養狀態,和小圈養的牛比肉質更好,所以市場的銷售價格也更高,不少外地的客商都會慕名而來,為了方便找到我們的地址,村里決定在村口給我們立廣告牌?!鼻镓S合作社負責人程繼友告訴記者。2018年,程繼友拿出500萬元注冊了合作社,共有5名社員加入。合作社現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一年利潤在60萬元左右。
說起養牛,程繼友打開了話匣子,程繼友小時候就跟著家人在山上放牛,但那時家家戶戶的規模都不大,大家都是養三兩頭,以小戶居多。后來程繼友在大城市靠著別的行業一直打拼經營,有了一定積蓄后他想實現自己兒時的夢想,回到東下肥村建立了秋豐養殖專業合作社。雖然發展的時間不長,但是合作社牛的數量卻直線上漲,從開始的70頭已經發展到現在的200頭。
埋頭苦干學技術
養殖初期,由于程繼友不懂大規模養殖技術,母牛在繁殖過程中總是遇到不少的問題,導致牛群的數量增長緩慢。這也讓程繼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過的壓力,為了學習養殖技術,程繼友到一些母牛養殖基地考察,虛心向當地養牛大戶取經。飼養過程中遇到問題,他及時向畜牧工作人員請教??恐约旱膶W習和勤勞,程繼友在養牛實踐中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養牛技術要領。
“那會兒為了養好牛,我每天幾乎和牛同吃同住。觀察牛的習性,不斷提高母牛生產的成活率?!被叵肫甬敵躔B牛的繁忙和辛勞程繼友感慨地說。
但付出很快就有了收獲,程繼友的母牛數量不斷增多,程繼友也開始擴大規模,建起了一個長110米寬13米的現代化牛棚,讓母牛在寬敞的牛棚里自由的生長,不采用傳統的栓養模式,隨著飼養的成功,程繼友的合作社也辦的遠近聞名。
從去年開始程繼友開始改變飼養模式,以前下生的小公牛養到一定重量就會出售,雖然風險小了但是利潤也很低,為了增加利潤抵抗市場風險,程繼友開始把自家的公牛進行育肥,達到1500斤后再統一出售,半個月前秋豐合作社就賣出了80余頭成年公牛,每斤售價為17.5元,這些牛被深圳來的客商看中,并全部購買了下來。
靠自己的努力帶領大家致富
在脫貧攻堅期間,下肥鎮政府把鎮里136名建檔立卡貧困戶的88萬扶貧資金注入到合作社,年底程繼友拿出扶貧資金的10%作為分紅。他還把牛飼料收集的活計安排給村里的困難村民,合作社雇用的零工都是村里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牛輔臣是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為了幫助他們一家人脫貧,程繼友把他們夫妻倆招到合作社負責給牛喂食和打掃牛舍,兩口子一年的工資可以掙到8萬元。目前,村里每年還有10多個人常年在合作社打工,年收入都能達到1萬元以上。
“我們養殖的育肥牛因為肉質好,每斤可以比圈養牛多賣1元錢,有了鎮里的支持,我還將擴大養殖規模?!背汤^友說。
談到未來的發展,程繼友還想繼續擴大合作社規模,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讓村里的村民在農閑時都能到合作社有工打,不出家門就能把錢掙到手。他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和所掌握的先進養牛技術,帶動更多群眾參與到發展養殖產業中來,共同走養牛致富的路子。
鐵嶺日報全媒體記者楊世光